當老大哥在身旁,德國聯邦情報局淪為美國國安局分部

當自己日常生活的一舉一動都被「某人」給密切注意,而對方是誰甚至都不清楚。一般民眾可能只有感情糾葛時才可能被裝監聽器,但是在某些國家因為歷史因素,「老大哥」的陰影揮之不去,德國,就是一個最好的例子。立達徵信社以下介紹。
一些比較關注國際新聞的朋友,應該都對2013年的斯諾登揭露美國竊聽歐陸諸國的國際新聞印象深刻。打從「稜鏡計畫」曝光後,德國國內也有巨大的聲浪,官方也成立調查委員會,查明到底竊聽是甚麼樣的情況。以及對國內的情況。結果發現驚人的情況…那就是德國的聯邦情報局,竟然直接幫美國國安局蒐集資料,也竊聽德、美兩國的人。而這一切,德國政府完全不知道!!相當可怕,這已經不是被裝竊聽器的問題了,而是根本就是國境洞開,讓德國的情報系統成為美國的禁臠。
那細節為何呢?監聽需要所謂的「選擇器」,這些選擇器是幫助監聽單位能有具體資訊,包含對象的號碼、電子信箱,以及其IP,甚至是特定字彙、檢索字彙。而美德的作法是,美國提供選擇器,德國納入系統,之後進行分析…再把資料交給美國。如果是雙方基於法規下的合作,或許沒有問題。但是今天的問題是…美國交給德國的選擇器並沒有經過德國法規「G10法」(全名是限制信件、郵政及通訊秘密法)。而且最可怕的是沒有審核機關,這意味著只有雙方知道彼此監聽的對象跟尺度,完全沒有系統跟單位審查,被監聽對象甚至擴及法國政府機關。
有沒有人注意到這種情況?有,但是德國情報局依然沒有把牽涉到法治的問題匯報德國聯邦總理府,而是「通知」美國國安局的低階負責人。要說完全是疏忽下的產物,恐怕沒有人會信吧?
這些國家資源的監聽,可說是比民間徵信社、私家偵探的調查更加恐怖,民間的公司再怎麼厲害,資源、人力有限,也沒辦法像國家那樣直接調閱民眾的相關資料,以玩遊戲而言,這是「一般玩家」跟「GM」的絕對差距。民間監聽通常是商業利益,但是國家監聽為的是甚麼?是「順便」、是「有意為之」,還是別有所圖?甚麼都不清楚,恐怕才是國家監聽最可怕之處,噓…..小心您現在講的話,就傳到某一端的耳朵中。

被裝監聽器

日本也被監聽,安倍政府的平淡反應激起民眾反彈

維基解密爆料,激起了國際監聽、國安的莫大漣漪,各國紛紛中槍,包含日本也成為美國國安局的監聽對象。以往,監聽的理由不外乎是「安全」、「反恐」。美國副總統也於2015年特別致電,表明美國的立場,對於造成的困擾也非常抱歉。對於美國的監聽,安倍政府似乎沒有太大的反應,態度相當平和,頂多只有內閣官員開的記者會,表明對於監聽相當遺憾。不過…官員這樣的態度更讓民眾遺憾,好像完全沒有為國民的權利爭取,似乎被監聽是理所當然的。似乎沒有以一國的立場表明不悅,似乎對於這樣的事情視作稀鬆平常,也難怪有民眾在網路上大吐牢騷,認為自己政府根本沒有骨氣,任人宰割。
民眾會有這樣的想法也不意外,因為根據揭露的消息,美國國安局光是在2007年監聽對象就相當的多,包含國際知名的三菱集團,以及日本央行,同時也包含日本高官,甚至連日本首相也無法身免,這樣鋪天蓋地的全面竊聽,防不勝防的同時,也對於國外勢力可以光明正大伸進國內悚然而驚,恐怕這才是不少民眾擔心的地方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