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面向技術併用,犯罪側寫的四種基礎

在「犯罪剖繪」這個名詞出來前,其實大部分人知道的是「犯罪側寫」。甚至日本漫畫《感應少年》中的女主角志摩也擁有一定的側寫能力。不過在刑事上常常是以「犯罪剖繪」來稱之。
以前在看這類作品時,不管是哪一個行業,甚至是立達徵信社的成員…都非常驚嘆,因為豈止是準確,根本可以稱得上「神準」。不過後來進一步了解才知道…台上三分鐘、台下十年功,犯罪測寫師可不是誰都能當呢!!
根據2001年的Ainsworth提出的四項側寫方式,分別是:
1.地緣剖繪
2.調查心理學
3.類型學
4.臨床心理學
但從FBI的行為分析小組的實務調查來看…只符合Ainsworth的前三項方式,類型學就是區分犯罪模式。地緣剖繪判斷犯罪者居住地帶,調查心理學幫助深入犯罪者心理。反而「臨床心理學」的用處較少些。畢竟大部分的連續殺人犯並不是真瘋,儘管他們或許都有扭曲的童年,但不代表「精神有問題」,從他們會不斷修正做案手法來看,他們不但不瘋,而且聰明的很。也由於辦案者主要焦點都在「犯人是誰」。是不是真的精神有問題,反而是相當其次的事。
此外,犯罪側寫也不是真的那麼神奇,在許多戲劇中好像聽了幾個關鍵資料就能輕鬆推論出犯人,甚至連犯人的長相都能判斷…。但是在現實世界中,犯罪剖繪師要先做大量的功課,之後才能推敲出可能的方向….注意是方向而不是誰,目的在幫助警方縮限調查方向。
所以犯罪側寫真的沒有那麼神,不用過度貶低,但也不用神話這門技術。

犯罪側寫

不用過度神化!犯罪側寫只是辦案技術的其中一種

對於很多非調查職業出身的朋友而言,最早認識「犯罪側寫」這技術應該是在電影《沉默的羔羊》。主角朱蒂‧佛斯特飾演的FBI探員,讓她跟危險的「人魔」交手,一步步推敲出連續殺人犯的真實身分。
大部分觀眾除了驚嘆於安東尼霍普金斯的演技外,大概也對裏頭的犯罪側寫覺得相當神奇(當然放到今天都有背後的基礎支撐)。但其實這部編劇就是實際訪問FBI,並以他們的犯罪剖繪技術當題材。
犯罪側寫的神奇渲染固然提高了犯罪剖繪技術的名氣,但某方面來說也帶來了民眾錯誤的認知,如同《CSI犯罪現場》中那近乎無所不能的DNA測試,搞到陪審團沒事都會說「我要看DNA鑑定」,但現實中很多案件不用到DNA鑑定就能確定真相。同理,犯罪剖繪(犯罪側寫)在某些案子碰巧達到效果,就會讓民眾有「其他案件一定也能迎刃而解」的期待。警方或許同樣認真辦案,但卻得承受更多的壓力。媒體的推波助瀾可說有很大的影響。
當然,以看熱鬧的角度而言…犯罪側寫還是十分神奇的技術。在近幾年更是越來愈有名,未來想必也會更加進化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