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隨機殺人事件整理,愈來愈頻繁的台灣隨機攻擊事件

日本社會領先台灣,不光是單指經濟上,同時也意指著許多社會的問題,日本都比台灣早一步面對,詭異的宗教團體地鐵攻擊(奧姆真理教),或是未成年者的殺人案件(酒鬼薔薇聖斗事件、佐世保小學生殺人事件),都帶來社會很大的恐慌,而台灣呢?其實從鄭捷的北捷車站隨機殺人事件開始,隨機攻擊、砍殺的社會案例日多,如何想出有效的解決之道,是大家都在苦思之處。台灣的歷年來隨機殺人事件是那些呢?立達徵信社為各位朋友爬梳整理,同時也提醒各位朋友…出門在外一定要小心再小心。
台灣最早的隨機殺人案件,其實並不是由鄭捷所犯下,而是2009年「黃富康隨機殺人事件」,失業在家的他加上負債連連,竟惡念升起,隨機挑選台北房東,並在現場時突襲、殺害對方,殺完人後跟房東的家人約時間,意圖連房東太太、兒子一併殺掉。但是冥冥之中的定數,讓他跟受害者處在同一醫院,加上敏銳的記者報案,短短幾小時內就偵破了這樁恐怖殺人案。
第二件隨機殺人且真的造成受害者死亡的,是2012年台南的「湯姆熊隨機殺人事件」,兇嫌曾文欽在台南的遊樂場湯姆熊廁所將孩童殺死,甚至嗆聲「在台灣殺一兩個人是不會判死刑的」。引起全國的嘩然,一二審都判定其為無期徒刑,但是檢調繼續上訴,最高法院之後認定…二審僅以醫學鑑定作為依據是不公允的,必須要衡量犯人犯案前後的言行舉止,所以發回重審,目前官司仍然進行當中。
第三件是台南男子涂嘉文自稱模仿《嗜血妖刀》,加上吸食強力膠神志不清,竟然持刀隨機砍殺路人,老農嚴江雄無辜被波及,遭砍46刀而亡。不過本案特別之處在於台南的地方法院引用了國際人權的兩公約,最後涂男被處無期徒刑,但案件依舊上訴中。
第四件就是大家熟知的鄭捷「板橋捷運隨機殺人事件」,驚動了社會大眾,兇手鄭捷表示從小就想幹一件「大事」,甚至在殺人前還做出預告,短短四分鐘就殺害四人,造成二十多人的輕重傷,雖被判了4個死刑,但目前依舊在高等法院審理中。
第五件為「文化國小割喉案件」,29歲的失業男龔重安侵入國小,並把無辜的小二女童殺害,被逮捕後表示自己有幻聽,自己是因為壓力而殺人,但是殺人後又覺得自己「很沒用」。但是這起案件是少數隨機殺人依殺人罪求處死刑,且沒有繼續跑司法程序的案件。
第六件就是前幾天發生的「內湖殺童案」,兇手王景玉有吸毒的前科,失業十幾年,也接受過精神鑑定,案發前在校園附近鬼祟行動,看到無辜的受害者騎滑步車經過,竟然持刀砍斷女童的頸部,目前警方還在偵辦中,還未到司法判決階段。
每一樁的隨機殺人案件,背後都有破碎的受害者家庭,這是任何國賠或是道歉都難以讓人釋懷的,殺人者本身是否體悟到自己做了無法挽回的事呢?本身是否有悔意呢?這是目前的隨機殺人兇手身上都沒辦法看出的東西,司法只能做最後一道防線,真的要杜絕隨機殺人案件,恐怕還得從其他的途徑下手。

台灣隨機殺人

隨機殺人六大分類,自戀精神是主因

隨機殺人案件不斷發生,發生週期也從最早的2009年開始頻率愈來愈近,各方面的專家都針對發生原因做檢討,如精神科醫生沈政男就做了相關分類,認為在台灣的隨機殺人可分成六大種類:
◎自身境遇不滿,因而想要遷怒社會-像是本身的失業、求職不順、追求異性不成,所以把錯遷怒給別人,以殺人來洩恨。
◎特定政治人物、名人不滿,或不認同這些人的言行,但是對方是名人所以苦無下手途徑,所以找不相干的受害人當作代罪羔羊。
◎害怕死亡但又不敢下手,所以想藉由殺人判死來作為自殺的手段
◎逃避現實,想藉由被逮捕來杜絕社會接觸
◎本身對於殺人快感上癮,只有傷害別人才能感受到愉悅,美國不少殺人犯都有類似的傾向。
◎第六種,是沈醫生認為台灣隨機殺人大多的情況-「精神怪異」,或是其思想外人無法捉摸。
而根據相關的統計,造成最多傷亡的就屬上述六項中的殺人成癮以及遷怒型殺人犯,而台灣目前還沒有大規模殺傷人的恐怖攻擊事件,像是「奧姆真理教事件」、以及美國常出現的持槍掃射事件。而之所以沒有這類型事件發生,沈醫生認為跟武器的取得有關,畢竟台灣還沒有合法購買槍械的管道。反過來想,要是鄭捷當初持槍掃射,死傷者的數字絕對會倍增,後果不堪設想。
而一般人問為這類型的隨機殺人兇手具有反社會人格,但沈醫生認為…這些犯人並非反社會人格,也不如我們想像中的前科累累,而是極度的「自戀」,這樣的說法也跟FBI探員的講法不謀而合,自戀型的人,希望世界的一切照他的想法運轉,一但現實不如意,他們不會覺得是自己的錯,反而會歸咎到他人身上。
不過...沈醫生提醒大家「要注意兇嫌是為了死刑而殺人」的情形,如果真是這樣,處死兇手無異於變相幫助他們完成夢想。真是如此嗎?立達徵信社覺得…這些犯人雖然嘴巴上說一心求死,但實則心裡根本還沒準備好,如果真的一心求死,又怎麼會因為手受傷就哀哀叫呢?犯人的說法當然要從嚴審定跟判斷,避免造成冤獄等情況,但是犯人說得話也未必是真的,不能因為他說「想藉死刑解脫」就低估了死刑的嚇阻力。畢竟沒有多少人面對死亡還能夠保持冷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