盜賣個人資訊,警方查獲多起案件

盜賣個人資訊,警方查獲多起案件

在網路資訊發達的現代社會,依靠網絡私賣民眾個人資訊的「黑市」,也成為不法之徒牟利的熱門途徑,這不僅嚴重侵害了個人隱私,也干擾了社會的公共安全。

最近,北京市破獲數起民眾個人資訊的買賣案件,一間被稱為「QQ聯盟」的個人資訊私賣QQ群(大陸通訊軟體)也隨之浮出水面,其中的秘密交易數量之大、從業人員之多令人瞠目。

在北京經商的張先生年初購得一輛新汽車,剛至年末,他的就接到數家推銷車險的保險公司電話和數封短信,張先生為此困惑不解,為什麼只在一家保險公司買了保險,卻有這麼多家保險公司知道他的姓名和電話,甚至購買的車型?

其實,張先生的遭遇並不奇怪,只要在百度(大陸的搜索引擎)搜索「求購業主信息」,便可輕易搜到諸多網頁。在一個名為「全國業主資料」的討論文章中,分類極其詳細,包括全國各省市的資料,而進入「北京市業主資料」,裡面又列出了各區縣的資訊,並稱這是「最新北京市各區縣業主詳細資料」,一條信息少則百元,多則千元不等。

除了業主資料外,其他各種個人資訊在網上也是應有盡有,在一家專門提供個人資訊的網站上,民眾的個人資訊不僅被細分成「白領名錄」、「股民信息」、「車主名錄」、「電視購物名錄」、「高端名錄」、「老板手機號碼”」等多種類型,其中更包括「手機高端用戶」、「高爾夫會員名單」、「銀行高管名錄」、「CEO培訓班名錄」、「北京各高檔俱樂部會員資料」等,甚至還包括學生家長、學校名錄等等。

據偵破上述北京個人資訊私賣案的偵查員透露,他們在破獲的一家個人資訊諮詢公司趙姓老闆的電腦中發現,其數據庫中有關其他人的個人資訊高達一千多萬條。

為了便於管理這些數據,趙姓老闆專門對這些個人資訊數據進行分類。偵查員把自己的手機號碼輸入進去,居然馬上就查到了自己的住址、機車等相關資料。在「QQ聯盟」裡,有無數個像趙某這樣的私賣個人訊息販,這成了不少人的生財之道。

由於幾乎沒有門檻,因此從業者越來越多,生產鏈也越來越龐大。

朝陽法院在今年審理的一起多家調查公司買賣個人資料案件中發現,這些調查公司最重要的就是個人資料來源問題,而調查公司據以獲得個人電話、戶籍、車輛、出入境、銀行存款等資訊的途徑也是網上的QQ群,這些群裡的成員由全國各地的徵信社人員組成,他們通過QQ群建立聯繫,互買信息,從中牟利,成為個人資訊傳播的集散地。

據了解,涉案的5家調查公司利用非法獲取的個人資訊從事討債和婚姻調查等活動,分別獲利20餘萬至60餘萬不等,一條個人訊息一旦被利用,利潤可能是成本的百倍甚至千倍,但是也導致了可怕的後果,例如一名男子就是因為調查公司將他的個人訊息提供給了仇家,最終被殺死在自家門口。

日前,北京市豐台區檢察院逮捕了幾個非法獲取民眾個人訊息的犯罪嫌疑人,一名20歲的年輕打工族竟手握1000萬條民眾個人訊息。而從這些犯罪者從事的行業看,也令人大吃一驚,其中有7人分別來自移動、電信、聯通公司內部,或是其他公司派駐電信運營商的職員。

在中國《刑法》中,民眾個人訊息洩密者最多被拘禁三年,並且還附加諸多條件,這樣的低成本犯罪與其產生的高收益相比根本不能對稱,因此更多洩密者產生、更多洩密事件的發生也就不足為奇了。